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语文教案

时间:2024-08-23 11:52:11
语文教案【实用5篇】

语文教案【实用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该怎么去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教案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语文教案 篇1

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叙事诗表现主题的方法和作品的思想内涵。

教学过程

一、结合语境,理解“黄泉共为友”。

1.联系上下文,理解“黄泉共为友”的含义。

明确:在揭示了婆媳之间的矛盾后,焦仲卿明确地表示要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以此来向焦母求情。说明仲卿对爱情的珍惜和忠贞。

2.联系全文,理解“黄泉共为友”。

明确:①向焦母求情时,仲卿表示与兰芝永不分离的决心:“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②在焦母的压力下——“遣去慎莫留!”仲卿则表示了他坚定的信念:“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娶!”

③在焦母的淫威下,仲卿仍未改变初衷,对幸福生活还存一线希望:“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④在送别兰芝的途中,仲卿还是信誓旦旦:“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⑤在得知兰芝改嫁的消息后,一线希望已绝,他毅然表示:“吾独向黄泉!”

⑥兰芝已死,活着又有什么意义?于是他——“自挂东南枝。”

由此可见,焦仲卿一直追求幸福的爱情生活。后来的一切活动,都发端于“黄泉共为友”。可以想见当初说这句话时,焦仲卿已抱定了宗旨:要是爱情破灭,就以死相抗!

3.结合作品的时代背景,进一步理解“黄泉共为友”。

故事发生在“汉末建安中”。当时的背景是: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的那套伦理纲常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并发展到了相当完备严密的程度。在婚姻制度方面就规定有“七出”、“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等等清规戒律。

“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这正是焦、刘悲剧的根本原因。在这一时代氛围里,在焦母的淫威下,焦仲卿敢于站在兰芝一边,表明与兰芝“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的坚决态度,实在是难能可贵的。面对儒家所规定的封建家长制度、封建礼教,焦仲卿举起的'那面反抗的旗帜,无疑是茫茫长夜中的一道闪电!

小结:对语境体察得越充分,对语言理解的深度和广度就越丰富。那么,我们对作品阅读理解的水平就越高。

二、分析人物形象。

1.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主要塑造了哪两个人物?(焦仲卿和刘兰芝)从上文语言和语境的分析中,可以看出焦仲卿是怎样一个人?(忠于爱情,对幸福生活热烈追求,对封建礼教、封建家长专制充满叛逆精神)

2.试分析刘兰芝的形象。

刘兰芝是一个聪明、善良、爱劳动、重感情,忠于爱情的人。面对封建家长制的专横和凶残,她无所畏惧。她是我国古典文学作品中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

3.现实主义要求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从而达到反映生活本质的目的。我们从焦、刘身上可以看到怎样的社会现实?(由学生讨论,然后总结。)

4.学生归纳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印证“预习提示”)

三、讨论我国古代诗歌的优秀传统。

如果说《诗经》中的民歌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传统中的源头,屈原的《涉江》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那么,《孔雀东南飞》属于哪一种?

明确:本诗以孔雀失偶起兴,以鸳鸯双飞作结,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而中间叙述焦、刘爱情悲剧,则多用现实主义描写手法。统观全文,作者使开头、中间、传统很好地结合起来,组成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这是一篇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有机结合的杰作。

四、试比较本单元学过的三篇课文。

明确:

诗经涉江(乐府诗)孔雀东南

飞发展趋势

1.形势四言杂言王言不为完善

2.表现手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不断丰富

3.表达方式抒情诗抒情诗叙事诗不断发展

4.思想内容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爱国主义精神反封建思想不断延伸

五、概括学习叙事诗应注意的问题。

叙事诗和抒情诗表达主题思想的方式不同,学习的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明确:

1.利用注释、工具书,扫除诗中文字障碍。

2.注意语言和语境。

3.理解形象所表现的主题思想。

4.体味古诗的优秀传统。

六、布置作业:

1.分析焦母和刘兄的形象以及人物的典型意义。

2.分析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完成“思考和练习”题二。

3.以“惜别离”为题,发挥你的想象力,扩写第9至12段。

语文教案 篇2

一、学习目标:

领略印度舞蹈,走进民俗文化。

二、学习重点:

了解作者冰心,识记“清杨”“咿呀”等词语的读音、写法和意思。

三、学习难点:

体会文意,精妙的语言魅力,学习用巧妙的修辞来表现视觉形象。

四、预学部分【自主学习】

1、文学常识:

《观舞记》的作者是 ,原名 , 作家,代表作有《 》诗集《 》《 》。上学期我们学过她的诗《 》。

2、给加点字注音:

咿呀( ) 静穆( ) 端凝( ) 颦蹙( )

粲然( ) 嗔视( ) 叱咤( ) 解数( )

褶裙( ) 惆怅( ) 花鬘( ) 斗薮( )

3、给多音字注音并组词:

4、整体感知:

用高超的语言技巧来表现舞台艺术是本文最突出的特点。本文主要运用 了 和 修辞手法,从 、 、 、 等方面形象生动地表现卡拉玛舞蹈的飞动的“美”的。

五、导学模块【合作探究】

1、朗读感悟: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

2、本文探究:请自选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精妙之处。

她用她的长眉,妙目,手指,腰肢,用她髻上的花朵,腰间的褶裙,用她细碎的舞步,繁响的铃声,轻云般慢移,旋风般疾转,舞蹈出诗句里的离合悲欢。

3、你观看过我国“孔雀王”杨丽萍所舞蹈出的纯净柔美的舞蹈吗?试用本文的写法,描绘一下她的优美舞姿!

六、固学提高【课堂检测】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我也不敢像舞蹈家一般,内行地赞美她们的一举手一投足,是怎样地“本色当行”。

(2)她只顾使出浑身解数,用她灵活熟练的四肢五官,来讲说着印度古代的优美的诗歌故事!

(3)如莲花的花开瓣颤、小鹿的疾走惊跃、孔雀的高视阔步,都能形容尽致,尽态极妍!

2. 依照下列例句,仿写句子。

示例:假 ……此处隐藏3842个字……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同学们,你们想知道这个人是谁,他是怎样克服自己的困难的吗?

他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这篇课文《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板书题目、作者)。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在选入教材时做了删节。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那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到底作者小时候发生过一件什么事,可以使他在长大之后,勇于面对困难和解决问题。

二、阅读: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思考(1)本文主要讲述了作者一次怎样的人生经历?

(2)作者用哪句话结束了人生经历的讲述?

(3)在这种经历中,作者领悟到了什么?

(本环节的设计旨在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把握。)

2、复述故事情节。

用三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准备复述故事情节。提出明确要求:①交代清楚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②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起因、经过、结果);

③尽量用自己的话。

(1)复述前的准备--抢答

-- 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

-- 故事发生的时间?

-- 爬崖的孩子有几个?有名字的是谁?

--那座悬崖有多高?石架有多高?

-- 孩子们为什么去爬悬崖?

-- “我”为什么不下来?

-- “我”最后是怎样下来的?

(本环节的设计所针对的是我们所授课的初一学生,听课、读书注意力不够集中,效率差的问题。同时也为复述课文作准备。)

(2)把故事分成两部分,前一部分可谓是“冒险”,后一部分可谓是“脱险”,请一位同学复述“冒险”,一位同学复述“脱险”。

在复述过程中可以由多个学生重复复述,要求逐渐提高。让学生在复述过程中,体会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详略安排,环境描写,心理描写及修辞手法的作用,以及故事情节的前后铺垫、呼应。

(3)根据复述的得失,想一想自己的默读应该如何改进。把经验记下来。

3、文章结构(提问)。

板书:

(一)“我”跟小伙伴去爬悬崖(1~6段)

(二)“我”爬到半途陷入困境。 (7~15段)

(三)“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爬下悬崖。 (16~22段)

(四)童年经历留给“我”的人生经验。 (23段)

4、朗读课文。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注意发音、停顿、重音、语调、速度。

5、主旨研讨

(1)从课文内容看,题目“走一步,再走一步”是什么意思?

--联系结尾的议论来理解: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分解为一小步一小步,困难就不大了。

(2)一个巨大的困难分成“一步一步”是什么意思?

--关键是化整为零。大困难是由小困难组成的,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3)为什么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在人生道路上,面对困难,“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种人生经验,给人以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信心。

(本环节是课文悟读,师生畅谈自己的理解:面对巨大的困难,往往心怯了。其实只要不要想着这巨大的困难,勇敢地脚踏实地迈出第一步,走了第一步继续走下一步,坚持不懈;当某天蓦然回首时,困难就已化为乌有。莫顿亨特先生从悬崖上习得的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人生经验。)

三、拓展延伸:

阅读文章,学会了很多,从中领悟了人生哲理。

送同学们一首小诗《一步》:一步走不完长征路/长征却少不了每一步/一步登不上高山顶/一步却能跌下深山谷/在人生的道路上/请珍重每一步

请同学们结合文章内容及小诗,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提示:你在生活中曾遇到什么困难?当时你怎样对待的?结果如何?如果现在碰到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一个人在人生的旅途上,不可能都一帆风顺;遇到困难,感受挫折,都是很正常的。只要我们不要失去自信,牢记“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那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将被你踩在脚下。这堂课在与莫顿亨特先生心灵的对话中,我们结交了这位智者朋友,拾取了智慧。而我们只有把这份智慧化为下一刻的实际行动,才算真正汲取了这份营养。

五、布置作业

1、选课后读一读,写一写至少三个造一段话。

2、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还给你哪些启示呢?假如你是“我”,将怎么办?假如你是“我”的同学,将怎么办?杰利与其他孩子有什么不同?父亲为什么不把“我”抱下悬崖,而是教“我”自己下来?

请同学们在课间讨论交流,整理在练笔本上。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深入理解课文主旨,多角度理解文章。

一、导入: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的老师对达芬奇谈自己画蛋的体会,他说:“即使是同一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形状便立即不同了。

我国宋代伟大诗人苏轼也谈过类似的体会,他仔细观察过庐山,然后作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两则材料告诉我们,无论绘画还是观景,都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这样,才能发现事物、景物的不同特点,画画,才能画出新意;观景,才能观出新意。对一些意蕴丰富的文章也应如此,应从多个方面去想,读得有创意,提高阅读质量。

二、 再读课文,赏析文中的精彩语言。

文中有哪些词句让你感到精彩?为什么?

三、多角度阅读。

讨论:1、你最喜欢文中哪个人物,最不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2、假如“我”的父亲急忙赶到悬崖下面,一面安慰“我”,一面急忙爬上石架,把“我”扶下来,这种做法和文中父亲的做法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

3、从中看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如果是母亲来的话,她又会怎样做?你能想象一下吗?

4、杰利算是“我”真正的朋友吗?他为什么抛下我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你能揣摩一下他当时的心理吗?

5、四个小孩子的行为你欣赏吗?如果是你是其中的一位,你会怎么做?

《语文教案【实用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