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案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

时间:2024-10-10 18:49:10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 篇1

一、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能做到文通字顺,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能用表格对比梳理文章内容,体会“我”的感情变化。

能正确分析文章中的动词,形容词使用的效果,提高鉴赏文章的能力。同时目标:能分角色表演,体味不同的人物心理能体味出文中传达出的深深的母爱和对待生命的态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

1、形声字的形旁表示意义,声旁表示读音,根据字形,学会分析字的读音和含义,如文中的“憔悴”“瘫痪”。

2、线索是贯穿全文可以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的,明含或暗含在文章的对象。找出文章中的'线索可以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应学会如何找线索,分析线索。如本文的线索“看花”。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读题解题,披情入文。

简介写作背景,指导学生朗读课题,突出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二)快速读文,初步感知。

学生自读课文,达到文通字顺。

(三)揣摩字词,走近人物。

1、学习生字“瘫”与“痪”,由字至词,将“瘫痪”与史铁生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2、学习生字“憔”与“悴”,由字至词,将“憔悴”与母亲内心的痛苦联系起来。

3、“憔悴”的母亲面对“瘫痪”的儿子,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请学生在浏览课文的基础上概括。

(四)借助表格,理清文路。

(五)研读文本,感受形象。

1、结合表格捕捉人物形象:看到了怎样的。儿子,怎样的母亲?

2、研读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暴怒无常”“砸”“摔”“捶”等体会史铁生的痛苦与绝望;指导朗读,体会史铁生的内心。

3、研读关于母亲的描写,从“躲”“忍”“挡”等细节描写体会母爱的无私与深沉;指导朗读,进一步感受母亲的平凡、坚强、宽容和无私。

(六)升华情感,感悟人生。

1、母亲为什么如此急切地想带儿子去看菊花?引发学生对“好好儿活”的思考。

2、“好好儿活”是怎样的活?结合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深刻领悟。

3、引进“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组委会”为史铁生撰写的颁奖词,深化对“好好儿活”的理解。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 篇2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掌握难认难写字。通过查阅资料,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受到伟大母爱的熏陶感染。

教学难点

抓住重点词句,进行品读感悟,领会母爱的无私、伟大。

教学准备

史铁生的相关资料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板书课题:秋天的怀念。

2、检查预习,初步解题:

(1)课文是在怀念谁?

(2)预习了课文你知道作者是怎么样的人?

3、简介作者,激情导入。

本文作者史铁生20岁时不幸因病瘫痪,风华正茂的他不得不终生以轮椅为伴,永远离开了正常人的生活。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苦难呀!瘫痪的双腿,残缺的天空,不完美的人生,曾一度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他终日沉浸在自己的苦难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忽视了慈爱的母亲对他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尤其是母亲身患重病,他竟全然不知。当他发现母亲病情严重时,母亲却永远地离开了他。

作者怀着对母亲深深的思念和愧疚写下了《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

4、齐读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

1、自读要求

(1)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2)课文中有不理解的词语,找出来自学。没有解决的问题存疑,在全班交流。

(3)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样的人?

2、检查生字读音。

指导以下生字的书写:躁豌

3、讨论交流不理解的字词。

4、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你觉得课文中的'母亲是个怎么样的人?

三、再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母亲关心我的哪几件事?

2、交流:“母亲”对“我”的关心主要体现在四件小事上:

(1)“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时,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复习检查

1、听写生字词语。

2、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

二、品读课文

1、细读课文,要求:抓住“母亲”关心“我”的四件事。找出重点词句品读,说说自己最感动的地方,并说说感动的。原因。

2、同桌之间交流讨论。

3、学生汇报所得,教师相机指导朗读。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母亲的细致和体贴)

(2)“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母亲劝慰“我”、鼓励“我”不要失去生活的勇气,虽然她自己也身患重病。母亲多么伟大、坚强!)

(3)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抓住“整宿整宿”“翻来覆去”体会母亲的坚强与无私。)

(4)“母亲”央求“我”去看花这一部分内容。学习时引导学生抓住几个关键词如“央求”“喜出望外”“高兴”“絮絮叨叨”“敏感”来体会母亲情感的变化,从而体会母亲深沉而无私的爱。朗读时随母亲心情的变化语速时而缓慢,读出央求的语气;时而欢快,读出如释重负,充满希望的语气;结尾时欢快的语调要戛然而止,在朗读时想象母亲因失言而重陷痛苦与无奈的画面。

(5)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未成年的女儿……”(“春蚕到死丝方尽”,母亲临终时仍挂念着孩子。朗读时用缓慢的语速,低沉的语调。)

4、透过这些小事,你体会到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全班齐读。

(2)思考:作者为什么浓墨重彩地写了这些菊花?(表达作者对母亲的怀念,菊花中有母亲的音容笑貌,菊花中有母亲的殷殷嘱托,“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

(3)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拓展延伸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者以《妈妈,我想对您说》为题,给自己的妈妈写一封信。

《秋天的怀念》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年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1983年和1984年分别以《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和《奶奶的星星》荣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 篇3

教材解读

幸福是要自己去寻找的……哪怕是你现在正在经历着一场大的浩劫,你也应该幸福,因为你可以在浩劫中看到曙光,能从浩劫中学到很多别人可能一辈子都学不到的东西,当你拥有了别人所不曾拥有的东西那你就是唯一。

(课、章、单元)总教学目标

A类:。1、积累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B类:2、学习运用语言、细节、动作、心理等多种描写手法刻画人物

C类:3、体会文中深沉无私的母爱和所蕴含的自强不息、热爱生活的精神。

教学内容

课文讲述了一位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之情。

(课、节)

教学目标

A类: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B类: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C类: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预习作业

1、自读课文,解决生字生词。

2、疏通文章,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以其生平,主要作品。

教学板块

学生学习单

第一板块:展示目标,明确任务

学习目标:

1、感受母博大、宽厚的母爱和儿子对于母亲的思念、忏悔、自责。

2、体会磨难对于人生的意义,学习在磨难中成长坚强的品质。

3、学习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和运用色彩烘托情感的写作手法。

学生熟悉学习目标,有的放矢,学习文章内容。

第二板块:指导学法,组织学习

自学检测

一、作者是谁

二、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

瘫痪侍弄憔悴絮叨

三、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沉寂:

诀别

侍弄

四、简要概括本文的主旨。

探究

1、如果将这篇文章标题中的“秋天”两字去掉好吗为什么

2、这篇文章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的原因是什么

3、文中有几处插叙的内容,请找出一处,用横线标出来,然后说说它在文中的具体作用。

4、将第三段中加横线的“央求”换成“期待”好吗为什么

5、第三段中写“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6最后一段,写“我”和妹妹秋天一起看菊花时,着意写了各色花给人的感受,这能使人联想到什么?检测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活着……”这名话的含义是()。(3分)

A、鼓励儿子珍惜生命,坚强的活下去。 B、鼓励自己为了儿子要坚强的活下去。

C、坚信自己的病能治好,儿子的腿也能治好。 D、母子俩身患重病,要互相依靠,互相鼓励。

2、母亲坚持让我看菊花的目的是()。(3分)

A、母亲喜欢花,可是“我”瘫痪后,她侍弄的花都死了。

B、为了让“我”出去散散心,使“我”的心情好转起来。

C、鼓励“我”学习菊花傲霜斗寒的精神,重新扬起生活的风帆。

D、那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的令人神往。

3、文中与“也绝没有想到竟是永远永远的诀别”照应的一句是()。(2分)

A、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 B、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

C、她还在大口大口的吐着鲜血。 D、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

4、文章三次用“悄悄的”这一词语描写母亲的行动,请你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谈谈对这些描写的理解。(5分)

1)母亲这时候就悄悄的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的听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的进来,眼圈红红的,看着我。

2)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5、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写出“母亲没有说完的话”。

学生感悟

一、朗读课文,注意标画、识记文章中的重要字词。

二、读熟课文,能够有感情的朗读,注意语速平缓、口齿清楚,注意不同人物的语气语调。

三、再读课文,能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学生回答:

第三板块:大组汇报,质疑解难

预习四、主旨:作者通过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检测答案:1、A 2、C 3、A 4、理解:母亲心疼我,很爱我。她知道我因病而烦躁,因此行动都变得小心翼翼,可她又放不下我,只能悄悄地躲出去看我的动静。她很怕因为自己的情绪或者措辞而刺激到我,所以尽力的压抑自己的难过,而变得小心翼翼,变得敏感。

5、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重新扬起生活的.希望,坚强的活下去——这是母亲最后的,也是最大的心愿。

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发言人回答问题。

:1、①“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写景、叙事、记人,都与“秋天”有关。 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写照,具有象征性。 ③“秋天”是“我”走出低谷、乐观生活的象征。

2、“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 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 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

3、第一处:“母亲喜欢花……”。 ①母亲是一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 ②母亲为儿子放弃了对生活的享受。

第二处:“后来妹妹告诉我母亲常常肝痛……” ①补充说明母亲的病具体到了哪步田地。②母亲做出的超常努力。

第三处:“别人告诉我……”。说明母亲心里只为儿女的幸福着想,从未把自己放在心上。

4、①“央求”反映出母亲既盼望儿子早日摆脱阴影,又怕自己支撑不到那一天的复杂心理,若换成“期待”则不能突出母亲忍着巨大病痛仍一心为儿子着想这一特点。 ②从词义看,“央求”含有最低要求的意思,“期待”则指较高要求。母亲时刻为儿子着想,细节描写使人物性格刻画鲜明,感人至深。

5、她怕我看到落叶凋零的萧条景象,而触景伤情,伤感痛苦对生活逃避,丧失信心。

6、、这些使人联想到母爱的崇高、圣洁;生活是美好的,对生活永远要有信心。

大组汇报,对于疑难进行商榷。

第四板块:课堂练习,当堂验收

第五板块:组织小结,恰当评价

1、小组自评,对这这节课的表现进行评价,不是自我批评。、、

2、小组互评,对于各组的表现,小组的发言人进行恰当的评价。不能捣毁,捣蛋。

3、教师总结,对于小组有恰当的评价,对于表现突出的同学要重点夸奖,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乐趣是最好的教师。

《《秋天的怀念》的教案优秀.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