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料 > 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7-01 23:27:14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1

坐在办公室里,耳边传来琅琅的英语声,吸引我的是他们夸张的读法。“IliveinHaiyan.IloveHaiyan.Hello!〞他们把“Hello!〞读得非常夸张,很有戏剧性的味道。我想,正因为如此,学生才读得那么有劲,连我在办公室里都能感觉到。

英语可以读得如此夸张,语文为什么不可以呢?《识字二》中只有一组动宾结构的词语,怎样让学生进行感兴趣的朗读?我想,也可以尝试读得夸张一些,让孩子读得带劲一些。

课堂上,我先给小朋友示范“练/书法〞,我在读的时候每个字的发音都很到位,第一个字和后面两个字之间停顿略微长一些。学生果然感觉很有趣,读得比平时要带劲。然后我又尝试,让学生一边拍手打节奏,一边读词语,学生更来劲了。最后,老师读“练〞,学生接“书法〞,同桌之间共同练习读,效果相当不错。课上不到10分钟,局部学生已能将这些词语背诵了。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课上有小朋友淘气捣蛋,是因为教师没有让进行积极的.脑力劳动,孩子的注意力便不能集中。我想正是如此,让孩子们进行夸张的朗读,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不仅效果很不错,课堂上开小差的小朋友也明显减少了。看来,这真是调动学生朗读积极性的一个很不错的方法。大伙不妨也去试试!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2

今天教学《看雪》这一课,觉得名师教学设计的不错。于是借助她的教学设计进行了教学。一开始借助图画引导学生看图说话。然后叫学生找出与图相关的段落。再引出课题,学习字词、课文,并感悟本课文本内涵。结果今天的'教学中,我并不是很满意。似乎学生很难进入角色。虽然对雪景的描写感觉很美,但他们体会不到台湾小朋友盼望看雪的心情,更体会不到文本的内涵。于是,第二节课又重新导入教学,按平常的导入方式、平常的教学模式又再次进行了文本阅读,通过反复读悟,学生读懂了本课的内在含义——盼望祖国早日统一。最后,在引导学生读懂文本后,通过分角色朗读文本,小朋友感觉好多了,喜欢读了,有领悟到了,我上起来也轻松多了。看来,名师的教案不一定适合我班学生。以后教学中,我一定努力探索自己的教学模式,成为自己的教学风格。全心全意为小朋友效劳,让他们在读中体验,读中享受。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3

读了《赠刘景文》,你会沉醉在深秋的美丽景色之中,虽然荷尽菊残,然而那开败了的菊花枝还傲寒斗霜,那“橙黄橘绿〞,更有别有一番风味。古人写秋总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可是苏轼却一反悲秋的基调,突出了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傲霜枝〞更是赞颂了傲霜凌寒的气概。传统的古诗教学要求字字落实,解释诗句更是成了重点任务,然而这样一来就会将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感情、诗情画意的古诗支解得零离破碎。更何况面对的.是一群刚刚进入二年级的小学生,对于他们的要求:首先会认,会读,会背;其次是借助图片、音乐、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由反复朗读所感悟到的进入诗歌所描绘的景象之中,了解诗意,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和自己的体会;还有就是要体会古诗的韵味并用自己的朗诵将其表现出来。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4

《小蝌蚪找妈妈》这篇童话故事生动地表达了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系列过程。文章是按“找〞和“变〞两条线索展开情节的,两条线索齐头并进,我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能形象直观地观察到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中我是这样处理这一环节的。

一、抓明线

从课题入手,首先演示小蝌蚪找妈妈的画面,并提问:小蝌蚪是什么样子的?这一动画画面马上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学生的主动观察,使小蝌蚪的样子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接着再问,题目中哪个词是重点词,小蝌蚪为什么要找妈妈?他是怎样找的?结果怎样?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听录音范读课文,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弄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层次。

二、引暗线

通过上面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小蝌蚪是根据鲤鱼、乌龟的指点找到妈妈的,我接着提问: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妈妈对他们说了一句什么话?他为什么说:“你已经长成青蛙了〞引导学生回头去找每一小节的首句,再将学生的答复通过多媒体逐次演示在屏幕上,使学生形象地了解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同时,身体外形怎样变化的,这就挖掘了文章的暗线,这一暗线就是文章的重点,通过多媒体演示使学生对这一暗线的了解得到了加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从而到达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5

苏教版语文第三册《识字8》是形声字归类识字。教材由插图、四个生字组成的词语、儿歌三局部组成。插图中的卡片“包〞、“火〞、“艹〞、“饣〞、“氵〞通过组合拼图具体地告诉学生,“包〞字可以分别与四个偏旁组成新字。接着是一组“包〞为声旁的形声字及其组成的词语:书包、花苞、饱满、火炮、水泡,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区别字形,防止混淆,提高识字效率。儿歌中的一些生字就是从该组形声字中选取的。这就为学生识字、理解字义提供了语言环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识字效果。

尽管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但这一课只有四个生字:包、饱、泡、吐,学习任务很轻,所以学生学起来毫不费力。为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进一步理解形声字的含义,我还补充了一连串带“包〞的生字词语:胞〔双胞胎〕、雹〔冰雹〕、刨〔刨子〕、袍〔白袍〕、咆〔咆哮〕。虽然增加了学习内容,但学生学起来倒也是兴趣盎然,并没有加重学生的任何负担。下课后,有些会查字典的同学还意犹未尽,捧着字典欣喜地告诉我:“老师,还有鲍鱼的鲍。〞“还有孢、疱……〞这一课真是收获不浅,我不由得喜滋滋的。

本课的一首儿歌浅显易懂,所描绘的的情景是:池塘中两枝荷花亭亭玉立,正咧着嘴笑,小金鱼在水下吐着泡泡。儿歌配有一幅情景图,充满诗情画意。课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看图想象,学生说得充满情趣。过了两天,我安排学生就这幅图画写了一篇短文。因为课上讲得十分清楚,而且时间间隔也不长,于是我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写,没作什么辅导。在巡回检查过程中,我奇怪地发现:很多学生在写到“荷花苞〞的“苞〞时,大都用拼音替代。虽然,这个“苞〞字不是田字格中要求书写的生字,只是要求认读的二类字,但课堂上却是分析得很详细的:“包〞加上草字头,因为花苞是植物的花骨朵儿,与植物有关……居然有这么多学生不会写,是课堂效率问题,还是学生大都遗忘了?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不由得直皱眉头。快要下课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调查:“花苞的苞你会写吗?会写的就举手。〞教室里的.小手齐刷刷地举了起来,咦,没几个不会写呀!“那你们写话的时候为什么写拼音呀?〞一个学生站起来说:“这是二类字,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恍然大悟,好一个“田字格中不要求写!〞我不由得想起班中有这么一个同学:音乐老师向我反映,他接受能力特强,谱子唱过几遍就记住了,学起电子琴来比别人快多了。象棋老师夸他,这孩子反映特快,是块学棋的好料子。当然语文课上,我也发现,他想象非常丰富,语言表达能力很强。就是这么一个孩子,课外的识字量并不多,写话本上除了田字格中要求书写默写的字以外,其他没几个字会写的,一律用拼音替代。这大概就是受到“田字格中不要求写!〞这一思想的束缚吧。

新课标第一次提出了“快速识字,提前阅读〞的理念,要求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量要从原来的1250个提高到1800个,小学二年级的课外阅读量不少于5万字。其中四会字800---1000,二类字虽然只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能结合词句大致了解意思,不要求书写和运用。但并不是说不许书写和运用,如果是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同时鼓励学生自主书写,又有何不可呢?学习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例如苏教版第三册21课《水乡歌》中才学习“清〞字,因为经常接触,在这之前,每个学生早已会写会用了,难道老师要强制学生:这个字还没学到,以后再写,现在不许写吗?再如:《识字4》就学了“偏〞,只要教学生用“减一减〞的方法就认识了“扁〞。有时作业中写到“小鸭子的扁嘴巴〞,提醒学生别写拼音,写汉字,几次以后,学生对“扁〞 字自然能到达“四会〞的要求了。二年级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已经学习了一些识字的根本知识,具有一定的识字能力,甚至掌握了一些汉字间架结构的书写规律,对于那些有能力会写会用的学生而言,应该以鼓励为主。

提前阅读对儿童的智力开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想阅读,一个首要的前提是必须先学会识字。鲁迅先生说:“识字,是一切探求之起步。识字是一种很重要的根本能力和根本素质,以至其他一切知识的学习,都必须以识字为前提和根底。〞

其实,班里那些不爱看书的同学,就是因为识字量少,看起拼音书籍来特别吃力。而识字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有意注意、有意记忆的潜力没有得以充分发挥。相反,那些识字量多的学生,特别爱看书,甚至对没有拼音的书籍都爱不释手,因为他们的识字量多,分析字形的能力很强,接触过几次以后的生字在头脑中就能留下深刻的印象,日积月累,他们的识字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些学生,他们的书写能力大大超出前者,老师还没教到的生字早就会灵活运用了。

于是,在以后的作业中,我让学生明确:“简单容易的、会写的尽量用汉字;笔画较多、确实不会写的,就用拼音。〞试行一阶段下来,效果十清楚显,学生读书时能有意识地记忆字形,自能识字、写字的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6

《一分钟》是二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课文,讲述了小朋友元元因为多睡了一分钟,而迟到了二十分钟的故事。通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受到在生活中要严格要求自己,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这篇文章之后,我对自己的教学有如下反思:

一、导入局部:

我以一道算式导入“一=20〞,让学生看了以后能产生疑问而进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让阅读成为一种需要。

二、识字教学:我在上这课之前,就要求学生自己回家做生字卡片,学生在做卡片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有一个识字的过程了。所以上这课时,我检查、纠正就比拟容易了。面有些词语让学生联系生少实际进行表演。“叹哈欠〞“丁零零哈欠〞读轻声。

三、阅读教学:

通过字词的教学,学生能把字宝宝放入课文中进行正确朗读。让学生根据板书“一=20〞,说出文章的大概内容,并适时板书。但是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由于没有处理好,没有到达预期的效果,我先抓住元元发生在上学路上的两件事来学习,重点体会元元的心理。教学中,我以“元元一共说了几句话?〞让学生很快找到了文章的'中心,也就是元元的两次叹气:“要是早一分钟就好了。〞要读好这两次叹气,还要联系上下文体会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教学中我以帮元元找回20分钟为线索,抓住元元在绿灯前和在公共汽车站的等待,步行到校的辛苦无奈,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元元当时的心情。同时,在朗读过程中,注意抓住重要字词,体会感悟。如“刚想走过去,红灯亮了。〞中的“刚〞;“他向停在车站的公共汽车跑去,眼看就跑到车站了,车子开了〞中的“眼看就〞;“他等啊等,一直不见汽车的影子,元元决定走到学校去。〞中的“等啊等,一直〞,再引导学生对照插图,想一想,演一演,学生体会到了元元当时的心情,再进行朗读,自然就能读出其中滋味。

四、教学缺乏:

我认为在以后教学中我应该努力做好以下几点:

1、评价语言不能模糊不清,做到声情并茂,富有感染力,我认为以于二年级的学生很重要。

2、在备课时应反复研究教材,抓准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3、在教学中,遇到难点,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循善诱,把课堂、时间留给学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动脑思考的好习惯。

4、在教学中,还存在缺乏,如对于课文的朗读,大多数学生能积极参与,朗读效果较好,但还是有同学参与积极性不高。今后的教学中既要针对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教学,更应该大胆放手,充分挖掘学生潜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还应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

通过本次教学,我自己受益匪浅,今后,我将认真备好课,努力上好每一节课,拉高课堂效率。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7

这节课我用闯关的游戏带着学生学习,每一关都有闯关要求,有趣、生动、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一关:谚语声声读。闯关要求:将每一条谚语读准确,读流利。谚语本身就是很通俗易懂的,我利用图片来表达每句谚语的含义,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看到图片就理解谚语的含义。最后总结谚语所要告诉我们的道理是——团结力量大。利用歌曲一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来让学生再次体会谚语的含义。

第二关:闯关要求:将每一个生字都会认、会读、会组词。

生字个个知。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用猜字谜〔移、柴〕、实物〔筷子、绳子〕、图片〔柴、火焰、绳子、搓衣板、苍蝇、斧头〕、拓展识字〔火字旁的字、反犬旁的字〕、组词识字。稳固识字时利用摘果子、走迷宫等小游戏,也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第三关:我会写。闯关要求:看谁写的`又漂亮又正确。我指导写的有:斤、谋、满

第四关:谚语大本营。闯关要求:看谁记得多!在这里告诉学生,谚语有很多种类,举例有农业谚语、学习谚语、团结谚语等,并举一例。

缺乏:课件看不清;

指导写字时方式太单一,粉笔字根本功有待练习;

教育机智不灵敏,柴的字谜;

整体前松后紧,拓展时应该只拓展有关团结的谚语,这样后边不会紧,也和本课的主题联系的更紧密。

《二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